李倩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考察时强调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照金精神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照金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照金精神形成于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
照金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培育形成和发扬光大的伟大精神。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照金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习仲勋同志曾回忆道:“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是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全国各个根据地一样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根据地开创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井冈山根据地为榜样,创造性地运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适合西北民情、切合陕甘边实际的政策措施。照金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在陕甘地区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精神与陕甘地区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照金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党内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南方根据地相继沦陷、革命陷入低潮之时创建起来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根据地开创者历遭险阻、几经起伏,多次被捕入狱、身负重伤,但他们百折不回、垮了再来、再垮再来。从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陕甘游击队,到创建西北地区第一支主力红军——红二十六军;从创建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初次尝试在陕甘地区创建革命政权,到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再到转移至南梁地区开创革命新局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入大发展时期,最终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实践中,照金精神孕育产生并不断丰富发展。
照金精神的基本内涵
照金精神的内涵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是照金精神的塑造者,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熔铸成照金精神的基本内核。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这体现在“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的坚定回答上。刘志丹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同志在入党宣誓时激动地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习仲勋同志13岁加入共青团,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怀着“最大的牺牲决心”,坚定地认为“是共产党好,反正要跟他到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对党无限忠诚的信仰支撑,才会不畏险阻、越挫越勇、越险越进、越战越强。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彰显了“知有党不知有身”的优良品质。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从庙湾战斗、芋园战斗失利,到红二团南下渭华惨败,从遭受国民党军数次重兵“围剿”,至薛家寨失陷,以及不断遭受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甚至身陷囹圄、九死一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心、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始终对党绝对忠诚、顾全大局。《解放日报》刊文称刘志丹同志“虽受人诬陷,不自矜功,宁肯自己冤死,毫不失革命立场;其艰苦朴素,知有党不知有身之优良品质,尤堪称道”。
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这源自于“陕北的马克思主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能够保存并发展,原因就在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始终从实际出发、走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他们坚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依托“梢林”发展壮大革命武装,“梢林主义”是创造根据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采用“狡兔三窟”式多区域战略布局,被毛泽东同志赞赏道:“创出局面,这很高明”;“尤其是在与中央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指示和抽象教条,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估量敌情我情”,周恩来同志给予高度评价:“我看这就是陕北的马克思主义。”
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源自于“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践踏”的大无畏精神。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革命骨干,都拥有视死如归、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他们历经70余次起义失败而不气馁,数次近乎全军覆没而不灰心,身陷牢狱之苦、生死之忧而不屈服。为了追求革命理想,无数共产党人抛弃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舍生忘死,毅然投身到革命斗争中,直至献出宝贵生命。面对敌人的残酷手段,谢子长同志说:“共产党是杀不绝的!”王泰吉同志临刑前慷慨激昂道:“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践踏,一切听自然!”李妙斋同志英勇牺牲前曾立下“不推翻这个贫富不公的世道我誓不还家”的誓言;还有数名女游击队员,在薛家寨失陷突围时宁死不屈、纵身跳崖。革命先辈和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英雄气概,挺起了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民族精神脊梁。
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这体现在“生而益民,死而谢民”的价值追求上。刘志丹同志参加革命后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生而益民,死而谢民”是他终身坚守的初心与誓言。刘志丹同志无论走到哪家老乡的窑洞里,都是往墙根下一蹲,和老乡摆情况、拉家常。他对陕甘地区的每一条山岭、每一道山沟、每一个村庄都很熟悉,人们称他为“活地图”。毛泽东同志赞誉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在生命弥留之际,仍不忘人民,流着眼泪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疾苦放在心间,与群众患难与共。
照金精神的时代价值
巍巍照金展红旗,代代精神传不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照金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红色基因,是激发党员干部投身伟大斗争的精神武器,必将成为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精神引领。
永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靠着“知有党不知有身”的忠诚品格,才使陕甘红旗飘扬、革命根据地屹立不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无论是立足机遇看挑战,还是基于当下谋未来,都需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各领域。传承照金精神,就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
发扬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始终坚持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星火燎原,就是凭着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靠着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传承照金精神,就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